<
t6b4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胭脂斗 > 第110节
    芬箬露出一副崇敬的神色道:“玉衡君乃是天人,他每次来,都是飞檐走壁,从不叫人通传。他为老祖宗断症,奴婢也不得见,只在屏风外听到他与老祖宗交谈的声音,您也知道,不该问的咱们下人不能问,不过玉衡君有时候会交待奴婢办事,听声音,甚是年轻。”

    “是嚒……”华妃讪讪道。

    进去拜见了太皇太后没几句话就被打发走了,回去的路上,华妃百思不得其解,绿珠搀扶着她的手道:“娘娘,您就别想那么多了。一个江湖术士而已。”

    华妃道:“由不得我不想,总觉得这个神官从天而降,来者不善。”

    “那娘娘以为如何?”绿珠问。

    “很简单。”华妃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森冷,“根本就没有什么玉衡君,不过是蒙骗大家的障眼法。你刚才与我一起在慈宁宫外候着,你可有看见人进出?哼,什么神官,照本宫看,都是瞎编的,从头到尾只有姓董的那个太医一人罢了。”

    但是神官并非只给太皇太后治病,还在紫微台任职,钦天监的监正收到宫里几位娘娘一并传来的消息,要他一探虚实。监正便带着麾下的主簿和灵台郎们想给这个空降的新上市一个下马威,谁知道玉衡君让他们足足等了两个时辰才出现,竟是个风度翩翩的少年人,一声月白色的长衫,手里一柄折扇,像赴考的考生多过神官。

    监正不服,再加上等的久了,出言不逊,然而才出门口就被一条半人高的大狗咬住了大腿,监正拼命的呼叫,奈何狗死死咬住不放,周围的灵台郎哄上去,终于将狗打走,但是监正的大腿早已血肉模糊,却见玉衡君站在门槛上,倚着门框,悠悠的摇着扇子道:“本座今日卜了一卦,说是不宜出行,本座便一直在内室静坐,意图避免,但是一大早的还是被一群疯狗的狂吠吵醒,十分无奈。眼下看来这劫是应在了监正的身上。多谢监正替本座挡了一煞。”

    主簿气的拿手指着他道:“你少给本官嚣张,这狗一定是你专门放了咬人的,待本官改日向陛下禀明,痛陈尔诸多恶行。”

    玉衡君拍了拍耳朵,眺望远方道:“唉,好吵。怎么狗还没走。”

    一群灵台郎想要一拥而上,但是监正躺在地上痛呼,他们只得搬着受伤的监正送回府中。

    就在当晚,夜深人静的时候,城里又发生了一起命案,钦天监主簿莫名死在府中,其双眼圆瞪,七窍流血,死状凄厉可怖。灵台郎们告到皇帝那里,说是监正白日里与神官发生过冲突,一定是被神官谋害了。

    “无凭无据的事,怎可妄言?”大学士王翰道,“亏得尔等还都是为官之人。”

    苏昀道:“既然有纠纷在先,为了神官的清誉,还是请陛下着刑部和大理寺一并彻查清楚为好。”

    温同知于是和大理寺卿当着众位灵台郎的面,命仵作验来验去,几番检查下来,都只能证明钦天监主簿是自然死亡,温同知也觉得蹊跷,七窍流血居然不是中毒?!怎么反倒更像是被吓死的。

    灵台郎们不由打了个哆嗦。

    温同知只得回禀皇帝,皇帝询问神官,玉衡君施施然一句:“此人口出狂言,造了恶业,招之天谴。”

    神官说是天谴,那就只能是天谴了。

    没有证据,神官大摇大摆的走出未央宫。

    朝臣们终于得见他真面目,但都怕的头也不敢抬,灵台郎们思索再三,偕同受了伤瘸腿的监正再度拜访紫微台,向神官请罪。

    神官不置可否。

    监正谄媚道:“座上,陛下召座上掌紫微令,可有交待过四皇子的实情?”

    神官曼声道:“四皇子的事轮不到你们插手。”

    “可陛下着礼部和钦天监一起拟名字,礼部诸多推脱,下官只得来请示座上。”

    神官哼的一声,乜了他一眼道:“时辰未到,该有名字的时候,自然会有名字。你们就做好你们该做的事情,若是卷进了什么事端里,好像监正那样受了天谴,可不要怪本座没有提醒。”

    在朝为官的都是聪明人,一听示下,上朝时再也不提四皇子不祥的话了。静观其变。

    眨眼到了立春,正是宏文五年的正月初七,离四皇子降生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京城里的木兰花的一朵接一朵打出花苞,像倒挂的铃铛,悬在树上,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百姓们记得那一天,满城的木兰花都开了,然后一声突如其来的巨响震彻云霄,起初以为是打雷了,然而并没有白色闪电从天上划下,后来才知道,是京郊出现了一块巨石,有上山的采药人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有赶路的行者说是从河里浮上来的,而这块石头也确实奇特,明明是一块巨石,摔下来后竟有模有样,呈凤凰展翅之形,外表也泛着一层淡淡的金光,如同在火种炙烤过一般,群臣为此沸议不止。

    皇后立即奏告皇帝,四皇子非但没有不祥,反而事关国祚,因其身上带着吉兆。

    李永邦心中隐隐猜到这一切和皇后有关,暗暗的松了口气,只是朝中仍有非议之声,认为就算四皇子如石碑所预示的那样,是天凤之命,凤凰之火也太过于炙热,才导致各处旱灾,生灵涂炭。

    李永邦眯晞着眼道:“那照诸位爱卿这样说,岂非是皇后的不是?皇后为九天之凰,四皇子虽是良嫔所出,说到底也是皇后的孩子,敢问诸位爱卿,她的凰火如此之盛,可有越俎代庖,牝鸡司晨,可有上朝听政亦或者插手朝野的任何事端?”

    群臣纷纷道‘无’:“皇后娘娘贞静贤惠,母仪天下。陛下您言重了,皇后娘娘何其无辜。”

    李永邦哼的一声冷笑:“那既然并非皇后的不是,便是朕的不是了,朕贵为真龙天子,本该祥御四方,结果却并没有做到,是朕无能?!”

    天子震怒,群臣吓得一齐跪倒在地:“陛下勤政爱民,天灾*,陛下也不想的,请陛下不要妄加罪责于己身。”

    李永邦冷眼看着座下乌泱泱的一群人,是日下了一道罪己诏。

    然而悠悠众口,关于四皇子不祥的说法依旧不胫而走。

    皇帝为此特地偕皇后择日于圜丘行大雩礼。

    法驾卤簿和大驾卤簿在未央宫门前排列,十一只宝象开道,黑白蓝黄红的五色旗只用了四面,分别是象征水的黑旗,风的白旗,雷的蓝旗,土的黄旗,由禁军统领和副统领,京畿营的统领和副统领各执一面,从午门出发,向天坛去。

    共计二十八头牛,三十三只羊,三十四口猪,两只鹿,十二只兔,供养于牺牲所,等到祭祀时供奉。

    午时时分,皇帝带领皇后一起登上宽约十丈,长达一百多丈的丹陛桥,桥中为神道,东为御道,西为王道,一步一步抵达祈年殿。

    祈年殿由二十八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位处中间的是四根“龙井柱”,象征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中层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里的十二个月份,外层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的柱子加起来共二十四根,象征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

    皇帝找到了霜降的那一根,点香,行礼;

    再找到惊蛰那一根,点香,行礼。

    全程乐声不断,迎龙神奏的是“馨平”,接着是进俎,奏“需平”,初献奏“霖平”,亚献奏“露平”,终献奏“沾平”,至送神奏“霮平”,一切完毕之后,皇帝可选择回宫亦可在皇乾殿住下行斋戒礼,以表诚心。

    上官露却先于李永邦走出祈年殿,站到祈年殿的外出月台上,手扶着栏杆,俯视太阳下跪着的群臣。

    她的声音不轻不响,但足够嘹亮和明晰,问道:“国之旱灾,可有人认为是本宫的凰火太盛?”

    群臣面面相觑,本来今天皇后跟着过来,便觉十分意外,因常雩多是皇帝亲临,而且会有此一问,不知是何用意?

    群臣皆伏地道:“娘娘厚德,属万凰之王,托娘娘的洪福,才致五谷丰登。”

    “是吗?”皇后道,“五谷丰登?可本宫怎么听闻大覃治下晏州旱灾竟达一年之久,知情不报,以至赤地千里,灾民无数,流离失所。哪里来什么五谷丰登?五谷在哪儿?丰登在哪儿?”说着,一步步走下丹陛,忽而停住,道:“各位乃陛下肱骨之臣,食君之禄当分君之忧,本宫问各众卿,旱灾若归因于本宫凰火不熄,各位以为何如?”说着,昂首抬头看天,太阳猛烈,刺痛了她的眼,她禁不住轻轻眯起来,却猛地张开双臂道,铿锵道:“本宫今天来,就是想问问苍天,本宫可有失德之处?”

    她一旋身,张开的双臂像展翅的凤凰,袆衣背后的金色凤凰栩栩如生,昂首啸唳九天,如同霎那间就要冲出天际,皇后向天问道:“本宫若是有失德之处,是本宫凰火太盛,才致百姓之福为我说侵,那么本宫在此,恳请苍天以雷击我,以日晖明示我,而勿扰我大覃的臣民。”